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其它 > 蜈蚣养殖 >

蜈蚣的养殖与产品加工技术

作者:   来源:    投诉: 举报 时间: 2014-04-10 19:55 阅读:

1.生物学特性cD6四川养殖网

1)栖息环境:蜈蚣怕日光,昼伏夜出,喜欢在阴暗、湿润、温暖、避雨、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。从芒种到夏至,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,蜈蚣喜欢躲伏在废弃的沟壕、荒芜的坟包、路旁的缝隙中。晚秋季节,则多栖居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沟坡下或树洞内。cD6四川养殖网

2)活动与食性:蜈蚣活动频率与气温、气压、相对湿度、光照时间等有一定的关系。其特点是白昼活动少,夜间活跃。天气炎热,温度高于 25 ℃时,活动量大。 20 ℃左右活动一般。风力六级以上时活动量小,下雨时活动少。蜈蚣属于肉食性动物,其食性广,喜吃小昆虫类。蜈蚣具有毒液,可以杀死比自己大的小动物。所食小动物有蟋蟀、蝗虫、金龟子、蝉,甚至可食蜘蛛、蚯蚓、蜗牛以及蛙、鼠、雀、晰蜴、蛇类等。人工养殖,可以喂给泥鳅、鲜鱼、青蛙、虾、蟹等,但是要保证食物新鲜。cD6四川养殖网

3)产卵与孵化:蜈蚣为卵生动物,每年春末夏初,卵巢里的卵粒逐渐发育成熟,一般产卵量 20-60 粒。产卵时期为 6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,产卵前,蜈蚣腹部几乎紧贴地面,挖好洞穴。产卵时,蜈蚣躯体曲成S形,后面几节步足撑起,尾足上翘,触角向前伸张,接着成串的卵粒就从生殖孔一粒一粒地排出。产卵过程需 2-3 小时。产卵完毕,蜈蚣随即巧妙地侧转身体,用步足把卵粒聚拢成团,抱在怀中孵化,孵化时间为 43-50 天。蜈蚣卵呈椭圆形,大小不一,米黄色,半透明状。卵团孵化较慢,头 5 天内无显著变化, 10 天后卵粒变得长而扁;半月后卵粒变成腰子形,中间痕线裂开; 20 天后,变成月牙状;1个月后,初具幼虫形态,并且在母蜈蚣怀抱内蠕动; 35-40 天后,蜈蚣幼体已经上下爬动; 43-45 天以后,幼虫脱离母体而单独活动,自行觅食。cD6四川养殖网

4)蜕皮与生长速度:蜈蚣从卵孵化、幼体发育直到成体,需经过数次蜕皮。每蜕一次皮就明显长大一次。成体蜈蚣每年蜕一次皮,个别的蜕两次。蜕皮时要避免惊动,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(一般需2小时左右)此时,还要防止成群的蚂蚁攻击,因蜕皮中的娱蚣无反抗能力。蜈蚣生长速度较慢,从第一年卵孵化成幼虫到当年冬眠前才长到 3-4 厘米,第二年可长到 3.5-6 厘米,第三年才达 10 厘米以上。因此,蜈蚣从卵开始发育长大为成虫到再产卵,需要 3-4 年的时间。cD6四川养殖网

5)冬眠:蜈蚣在 11 月底进入冬眠。冬眠期的蜈蚣不再活动,也不进食,躯体成S形,触角由外向内卷曲,尾足并拢。越冬潜伏的深度与气温、土温的高低有直接关系。cD6四川养殖网

2.养殖方法 cD6四川养殖网

     饲养蜈蚣可用池、缸、罐等,但都应防止逃跑。饲养池壁可用玻璃或塑料布,也可在周围修建水沟等。人工养殖过程中,蜈蚣产卵、孵化、育幼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,应适时加强管理。cD6四川养殖网

1)坚持恬静的环境:蜈蚣产卵、孵化要求恬静的环境,若有惊扰,常发生吃掉卵粒和幼体的现象。一般在同一个饲养池内,雌体产卵时间不一致。未产卵的雌体常干扰破坏产卵和孵化的正常进行,有的还抢食卵粒。因此,雌体产卵前,应分开饲养,或在大饲养池内用玻璃片、无底玻璃杯或罐头盒等进行隔离。cD6四川养殖网

2)产前加强喂食:蜈蚣在孵化期间不进食,不喝水,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。产卵前,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,此时应增加喂食量,并注意调节食物种类,以促使雌体多进食,增加孵化前的营养。cD6四川养殖网

3)孵化期管理:蜈蚣抱卵育幼期间,对惊扰、震动、强光、强声等均有一定的反应。所以饲育室一定要选择安静、阴暗的场所。室内最好装置红光灯,并用布或竹帘遮挡窗户,以防强光照射。房内孵化缸应事先安置好,一旦产卵,轻易不要移动。不要随便移动遮护的玻璃片(压片)也不要用手电筒照射。若孵化巢内湿度过小,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,所以孵化缸内应适时加水。加水时,应顺着缸壁慢慢倒入,使孵化巢周围内壁略有潮湿即可。当孵化结束后,因蜈蚣有争食物和大吃小的现象,应及时将雌体移出或将幼体分窝饲养。cD6四川养殖网

3.产品加工方法 cD6四川养殖网

     药用蜈蚣为干燥全体。捉后用沸水烫死,再用两头削尖的细竹签插入头、尾部,借助竹片弹力使其伸直,置于阳光下晒干。加工炮制后的蜈蚣呈扁平长条形,长 14-16 厘米,宽 0.6-1.0 厘米,全体 22 节。cD6四川养殖网

https://www.46659.com

你可能也喜欢这些

产品供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