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学术 > 学术资料 >

党国英:不尊重土地收益权,还确权干嘛

作者: 来源: 投诉: 举报 时间: 2014-07-11 23:23 阅读:

  近日,在四川峨眉山景区,当地居民与景区官方间因林权证和利益分享等问题发生较大冲突。好在,官方一定程度上的让步,给冲突的解决提供了希望。P6G四川养殖网

 
  峨眉山景区自古就有居民。旧时,没人收门票。有了一竿子插到底的政府,景区被圈起来了,就有了“公共利益”,并要政府维护。景区里的土地,本是当地居民所有,后来归了集体,农民还不能退出。有人认为,景区土地归了当地居民,他们就会乱来,景区要被破坏。这是不少官员喜欢的逻辑。中央推动林权改革后,当地管理者想为居民保管林权证,理由竟然是:为他们好。
 
  然而,居民有自己的逻辑。那些景观土地虽是集体所有,但曾是农民祖上的家庭所有;国家林权改革后,土地归农民长期使用。无论如何,这些土地产权不归政府所有。政府应给农民颁发权利证书,且由农民自己持有。
 
  景观土地本属农民集体,使用权已确权,由此产生的收入,农民分享一部分,完全合理。景区建设政府有大量投入,景区管理也要付出成本,如果公开财务信息,以诚恳态度面对农民,双方完全能达成分享收入协议。
 
  改革开放以来,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幅提高,但同时因土地利益关系纠葛而引起的社会冲突也益发普遍。土地利益纷争是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首要原因。农民、集体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间,常因土地分配、征用、流转、收入分配等事项,发生利益摩擦,引发激烈的局部冲突。原因何在?
 
  答案并不复杂。支撑现代文明的基本原则很简单,主要有两个。一是在私人物品生产的竞争性领域,必须奉行竞争性的“要素分配原则”,出资者得利润,出力者得工资,献地者得地租。否则,任何一个社会都将掉入低效率陷阱。二是在公共品生产服务领域,必须奉行“普惠分配原则”,只要一个人生活于某个社区,社区的公共品就应对其平等提供。没这一条,一个社会就不会和谐。
 
  在我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前,以上两个基本原则被完全抛弃;改革到如今,这两原则也没完全实现。一切利益纷争由此而来。
 
  如果政府权力介入,以组织的力量与分散的农户角力,想从集体土地关系中切走一块利益,往往能暂时奏效,但却埋下纷争的祸根;一旦农民得到组织资源,而政府方面不肯让步,冲突在所难免。
 
  在峨眉山景区,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的只能是公共品,所有居民应平等地免费享受;居民的义务是纳税,没有纳税能力的居民,也要享受基本公共服务,政府没理由与居民讨价还价,也不能变相地让居民第二次为获得公共服务付费。
 
  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,也很简单,就是私权要明晰,公权要收缩。私权不明晰,投机行为、掠夺行为必然盛行,国民经济效率将难以维持;公权延伸过远,公权与私权边界不合理,容易发生公权滥用行为,增加对公权的监督成本。
 
  道理简单,绝不意味着事情好办。按照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、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精神,我国将通过农民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政策,确立农民的土地财产权。但这项改革并不乐观,有的地方官员没认真落实。https://www.46659.com
 1/2    1 2 下一页 尾页

你可能也喜欢这些

产品供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