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学术 > 学术资料 >

中国农技推广之困:基层一线后继乏人

作者: 来源: 中国农业新闻网-农民日报 投诉: 举报 时间: 2014-07-04 23:24 阅读:

 夏粮再获丰收,科技的支撑功不可没。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目前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技推广人员年龄普遍偏大,知识老化。尽管经过几年的努力,我国已基本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,但基层农技推广一线后继乏人的问题日渐显露,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的今天,基层农技推广迫切需要解决“接班人”的问题。XcC四川养殖网

 
近日,记者来到江西省,这个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过商品粮供给的农业大省,2010年开始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,并在农技推广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开展一定的探索。那么他们有哪些经验可借鉴?哪些难题待破解?
 
农技站开会,坐了一屋子老头儿
 
——年龄偏大,知识老化,人手不够,是基层农技站普遍存在的现象。
 
九江市彭泽县马当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紧临镇政府,占地近400平方米,共三层。站长张根杰和几位经管员接待了记者一行。
 
“农技站2011年建成,政策规定农技站占地面积要大于320平方米,财政拨款12万元用于建房,8万元用于设备购置,目前均已到位。”张根杰说。
 
记者看到,马当镇农技站符合“三室一厅”的建设要求,即办公室+培训教室+检验检疫室和服务大厅。关于当地种养殖、畜牧、水产、动物防疫等情况资料都分别归档管理,土地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农经一手资料也造册登记,这些将为马上进行的土地确权登记提供原始数据。“现在我们乡镇最显眼的房子就是农技站,电子显示屏挂在服务大厅,可以及时提醒来办事的农民各种农情和疫情防治。”
 
在采访中,记者注意到,农技站里没有年轻人,张站长和几个在家农技员,一水的50岁以上,一个看上去稍微年轻的,一问也过了55,张根杰说,站里最年轻的都上了40岁,基本以“老头儿”为主,本来人手就不够,今年和明年都有到60岁退休的。“农技站开会,坐了一屋子老头儿。”
 
彭泽县浪溪镇农技站站长朱永胜,今年50岁,1983年就开始农技推广工作,是个“老农业”了。长期走村串户、风吹雨淋的,朱站长皮肤黝黑,身形壮实,倒像个山东大汉。朱站长说,乡镇一级和农业有关的具体工作基本由农技站承担,任务繁重,而和大量工作相对应的,是人员的极度缺乏。农技人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,浪溪镇农技站定编7人,实有4人,其中水产员年龄偏大,基本不上班。剩下3人连轴转,“基本早上5点钟起床,晚上10点才回家。”朱站长说。
彭泽县农业局副局长喻晓卿告诉记者,全县16个农技站,定编110人,截至今年4月,在岗在编82人,5人是村支书占编。从这16个农技站上报的人员缺口情况看,农技员缺10人,农机员缺9人。畜牧兽医缺7人,经管员缺11人,水产员缺7人,共44人。而这在岗的82人中,平均年龄48.92岁,2014年有6人到龄退休,55~59岁的17人,50~54岁18人,40~49岁36人,40岁以下5人,一名28岁的是大学生村官。同时,这些农技员大部分是80年代广播电视学校培养的中专生或者初中生,仅仅能应付传统种植、养殖业的惯常问题,对经济作物、苗木花卉种植,现在的土地流转政策也是稀里糊涂,“整个人员队伍都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,更别说靠他们去推广技术了。”喻晓卿说。https://www.46659.com
 1/5    1 2 3 4 5 下一页 尾页

你可能也喜欢这些

产品供应